北京山禾亮相杨浦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展现AI应用新思路
2025年6月27日下午,杨浦区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以线上的形式如期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多个城市的高科技企业与创业团队参与。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技术的较量,更是一次关于人工智能未来方向的交流盛会。北京山禾作为参赛企业之一,带来了其最新的AI应用成果,围绕“实际场景落地能力”展开路演,给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科技驱动产业升级,北京山禾精准切入“真问题”
北京山禾在本次路演中展示的是一套面向智慧园区管理的人工智能综合解决方案。与一些注重概念堆砌的企业不同,山禾团队的方案扎根于已有项目实践,从实际客户需求出发,解决“数据分散、管理低效、预警迟缓”等痛点问题。
他们通过AI视觉分析系统实现园区出入管理智能化,并引入自研的多模态感知平台,将物联网传感器、摄像头数据统一接入后端,通过算法动态调度,实现对安防、能耗、设备状态的全周期智能管理。路演中展示的几个成功案例,包括北京亦庄某科技园区和武汉高新区的试点部署,都证明了这一套系统的稳定性与高适配性。
二、强调技术可行性与商业闭环,不做“PPT创业”本次大赛评委阵容强大,来自复旦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产业基金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对参赛团队提出了犀利问题。北京山禾的创始人李明在答辩环节表现从容,不仅详细解释了系统架构和关键算法逻辑,还回应了商业落地与扩展能力的质疑。
据介绍,山禾的产品已与两家大型物业管理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未来将向更多智慧城市场景拓展。“我们一直不做PPT创业,而是以‘能落地、可运营、易复制’为标准打磨产品。”
三、对话评委与同行,展现“新型中小AI企业”的成长逻辑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山禾此次参赛并非首次参加创新赛事,但在人工智能领域高度竞争的语境下,他们仍坚持中长期研发投入,避免陷入“快打快撤”的短期行为。团队结构小而精,核心成员多来自清华、北航和华为等技术背景深厚的机构,在算法优化和边缘部署方面有独特优势。
与会评委对这一点也给予了正面评价,认为山禾的“细分垂类+高技术壁垒”发展路径值得更多创业者借鉴。相比大模型热潮下的盲目跟风,山禾的选择更像是一次冷静思考后的技术应对。
四、从“路演”到“落地”,创业公司的耐力更显关键杨浦区作为上海的科技创新高地,近年来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本次大赛设置的项目评审维度涵盖“技术先进性”“市场潜力”“社会价值”“团队构成”等多个层面,目的是寻找真正具备生长力的创新企业。
北京山禾的路演虽然没有刻意包装成“颠覆式创新”,但通过对“真实场景、真实需求、真实反馈”的挖掘,体现了其务实发展的企业姿态。在AI行业逐渐从概念走向落地的转型阶段,这种“中速发展”的节奏或许更符合中小企业的可持续路径。
五、结语:理性看待AI热潮,扎实走好每一步2025年的人工智能创业已不同于早期的“风口式”爆发。在资本趋于审慎、客户需求愈加专业的背景下,AI企业能否长久走下去,考验的不是噱头,而是持续构建能力、持续适应市场变化的内功。
北京山禾此次亮相杨浦创新创业大赛,并不追求一鸣惊人,而是以一套真实可行的系统告诉行业:“AI不是万能的,但可以实用、稳定且可持续。”这或许正是未来人工智能创业者应具备的姿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