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读懂“双循环”:外资与产业投资新打法
2021年6月22日,一场围绕“ 双循环背景下利用外资和国内产业投资形势分析和对策 ”的专题培训在苏州举行。活动由马栏山主办,特邀北京山禾不动产的郭老师担任主讲。与其说是一场普通的政策解读,不如说是一堂帮助企业和园区重新梳理投资逻辑、看清产业趋势的系统课程。
一、从宏观格局切入:双循环不是“内外二选一”
课程伊始,郭老师先从宏观环境入手,以近几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为线索,梳理了“双循环”格局下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新分工。他提醒学员,很多企业误解“双循环”是“收缩对外、只做内需”,但实际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外资仍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个部分,郭老师重点结合苏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和开放型经济中的区位优势,分析了外资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等领域的布局特点,为后续谈“怎么投、投哪里”奠定了共同的认知基础。很多学员在课间交流时表示,这一部分“帮忙把近期零散听到的政策和新闻串成了一个清晰框架”。
二、外资趋势解读:从“规模导向”走向“结构导向”
第二个模块聚焦“利用外资的新特点”。郭老师通过数据和案例,对比了过去“以规模、数量为主”的外资引进模式与当前“更看重结构、质量和带动能力”的新趋势。他特别提到,部分地方仍然停留在“拼优惠、拼地价”的思维里,容易忽略产业链协同、技术溢出和城市能级提升等长期价值。
课程中,他拆解了近几年外资重点关注的几个方向: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并结合实际项目讲解外资企业选址时最看重的几大指标——产业基础、人才供给、营商环境、城市软实力等。很多来自园区和开发区的学员认真记录,不少人反馈说“对今后筛选项目和与外资企业沟通,有了更具体的抓手”。
三、国内产业投资形势:结构在调整,机会在重构
在第三个模块,话题转向“国内产业投资”。郭老师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把传统制造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城市更新三类投资机会进行了分类梳理。他指出,在“双循环”背景下,国内产业投资呈现出三个明显变化:
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布局:项目不再简单追求“上马就行”,而是更关注与区域产业定位、城市功能定位的匹配度。
从单一收益转向综合回报:越来越多的投资方开始考虑长期现金流、资产增值以及对区域发展的综合贡献。
从单点决策转向协同联动:资金、产业、人才、空间、政策之间的联动配置成为新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郭老师结合北京山禾不动产参与的实际案例,讲解了如何在城市不同片区选择合适的产业方向、如何判断一个产业园或产业载体的“可持续性”,但全程更多强调的是方法和思路,而非简单展示案例本身,现场氛围专业而务实。
四、课程重点:从“听懂逻辑”到“学会工具”
相较于一般的政策宣讲,本次培训的课程设计更偏向“工具化”和“可落地”。在课程结构上,郭老师将内容拆分为四个核心模块:
政策与形势速读:用简明框架帮助学员在短时间内看清“双循环”与外资、产业投资之间的关系。
项目研判工具箱:介绍如何从产业链位置、财务模型、空间条件、政策环境等维度,对项目进行系统评估。
投资布局策略:围绕“投什么”“投哪里”“跟谁一起投”,讲解区域选择、合作伙伴选择与投资节奏控制。
实战案例拆解:选取几个典型的外资项目、产业园区项目,从前期论证、谈判路径到落地运营进行拆解,让学员看到完整闭环。
不少学员表示,印象最深的是“项目研判工具箱”部分。“以前看项目比较凭经验,听完课之后,知道可以用一套指标体系和表格来量化判断,感觉思路更清晰了。”一位来自产业基金的学员在课程结束后这样评价。
五、学员反馈:从“信息输入”到“思维升级”
从现场反馈来看,本次培训吸引了来自政府园区、产业平台公司、投资机构、开发企业等不同背景的学员。大家的共同感受是:信息密度大,但结构清晰,不是“堆材料”,而是一步步把思路搭建起来。
有园区招商人员课后分享:“以前谈项目时,更多从优惠政策和地价出发,课上听了郭老师的分析,意识到必须先想清楚这类项目在我们区域的产业定位里处于什么位置,能否与现有企业形成协同。”
也有企业高管表示:“这次课程让我重新审视公司未来3—5年的投资计划,尤其是如何在保持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好地承接国内大循环带来的新需求。”
不少学员提到,讲师没有过多宣传机构和项目,而是将重点放在框架和方法上,给人的感觉“更像在做内部闭门研讨”。这种务实风格,也让课程收获了较高的口碑。
六、客户收益:看得更远,算得更清,走得更稳
从主办方和参训单位的角度看,本次培训带来的收益,既体现在“认知升级”,也体现在“决策支持”上:
战略层面更清晰
通过系统梳理“双循环”下的外资与产业投资逻辑,学员对“要不要投”“往哪投”“跟谁投”有了更清晰的判断边界,避免盲目跟风和情绪化决策。项目选择更理性
借助课程中提供的项目研判工具和案例拆解方法,部分单位已经开始尝试对手上的储备项目进行“重新体检”,筛掉与区域定位不匹配、长周期风险较大的项目,把资源集中到更具成长性的方向。内外资源配置更协调
通过对外资趋势与国内产业投资结合的分析,学员逐渐意识到,可以通过外资项目“补链、延链、强链”,而不是简单地将外资视为“资金来源”。这种观念上的变化,有利于在今后项目招引和合作洽谈中找到更高层级的共同点。决策沟通更有依据
不少学员表示,课程中提到的图表、指标体系和分析逻辑,已经成为他们在向领导汇报或与合作方沟通时的重要支撑材料,“感觉不再只是凭感觉,而是有依据、有结构地说服对方”。
七、从一堂课到一条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在当前外部环境仍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双循环”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一线实操者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苏州本次围绕“利用外资和国内产业投资形势分析和对策”的培训,并没有给出所谓“标准答案”,而是通过郭老师的系统讲解,帮助参训者构建起一套适用于自身机构和所在城市的“思考工具”。
对于主办方马栏山而言,这样一堂聚焦实务、兼顾高度的课程,不仅丰富了服务企业和园区的内容供给,也在一定程度上搭建起了政策、资本与产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对参训单位来说,真正的课程收益,或许并不止于一天的学习,而是在之后的一个个项目判断、一轮轮谈判博弈、一次次投资决策中逐渐显现。
在“双循环”的大框架下,外资与国内产业投资的故事还在继续,而像这次苏州培训这样的专业课程,正在悄悄影响一座城市、一批机构,如何在新时代的投资版图上,走得更稳、更远。

联系我们
北京山禾不动产管理有限公司
官网:www.shanhe.link
电话:15010325351
邮箱:guowei@shanhe.link
企业微信:

微信公众号:

北京山禾不动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十年来,始终致力于建工行业发展趋势、市场拓展模式创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策划咨询、EOD模式投融资、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平急两用工程咨询与培训服务,是国内为数不多为建工行业持续输出“投、建、营、运”全过程咨询的不动产管理公司,公司同时管理运营长三角最大的招商引资中介公司与共享厂房资源,兼营地方政府、企事业园区产业导入与招商引资业务服务。公司及合伙企业具备土地评估中介机构资信等级证书A级证书、城市规划咨询甲级资质、工程咨询资信甲级、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
引领中国建造业高质量转型的实战智库,成为操盘手的枕边手册、建工企业转型指挥部、产业链资源精准对接器,让每一次点击都获得可执行的转型能量。
免责声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视为详尽说明,亦不构成北京山禾的投资、法律或其他专业建议或服务。北京山禾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您可以全文转载,但不得修改,且须附注以上全部声明。如转载本文时修改任何内容,您须在发布前取得北京山禾不动产管理有限公司的书面同意。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